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撰寫「惜物減廢在我手」建議書比賽 (環境運動委員會、港鐵公司、環保署、教育局合辦) 截止日期: 7Apr2014

同學需要按照「惜物減廢在我手」的五個主要理念提交建議書,以文字、多媒體或其他方式去列舉於校內、家中或社區推廣及實行「惜物、減廢」的方法及其預期效果。

參加同學須於4月7日(一)或之前把建議書電郵給何冠榮老師。

更多有關比賽詳情,請參考以後網址:

http://school.ecc.org.hk/tc_chi/mtr_environmental_award/mtr_environmental_award.php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仁愛堂極地之旅 – 亞馬遜」截止報名日期: 2014年3月31日中午12時正

「仁愛堂極地之旅 – 亞馬遜」截止報名日期: 2014年3月31日中午12時正

楊中環境保護大使去年參加「熱帶雨林 - 野外長征2013」計劃及「仁愛堂極地之旅肯亞」計劃,在這兩個計劃當中分別有7位大使入選最後訓練階段,他們分別要接受一系列的環境保育及自我成長訓練課程訓練,及向評審匯報其撰寫之環保活動報告,最中五級朱翠宜同學更成功於「仁愛堂極地之旅肯亞」計劃中,在全港數百名參加者中脫穎而出,入選為「肯亞考察小隊」,在暑假期間出征非洲十天,親身見證非洲動物大遷徙。這一個「非」一般的考察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之一是當地的風土人情。當地原居民對外來遊客非常熱情,遠遠看到他們這些外來「考察小隊」,已熱情地他們揮手示好。朱同學表示她到訪當地其中一村莊舉辦單位都買了些手信給那裏的小孩。小孩們迫不及待接過手信,面上都露出一個燦爛滿足的笑容,那怕只一支鉛筆,於他們而言可能已經是無價之寶呢生於香港的我們當真要懂得感恩朱同學同時亦表示在考察期間,由於要攀上非洲火山,真的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氣。每走一步路都有連綿不絕的風沙迎面而來基本上很難觀察前面每一步路。當時朱同學與她的「戰友」都曾有放棄的念頭,但他們都憑藉著「堅毅」、「勇敢」的精神闖過難關。朱同學認為這活動對她將來幫助甚大,由於在選拔過程中,除了要提交二千多字的環保活動報告外,更需要在眾人面前演講,這可訓練她自己的自信心及提升個人表達能力。同時,透過各項入選後的訓練,除了可以擴闊社交圈子,更可從同行的隊員中互相學習,又能了解各校的學習文化。而這次活動不但能體驗東非獨特的生活文化,重要的是了解人類活動如何威脅到動物大遷徙的路線及模式,更重要的是大家應「尊重」大自然、珍惜大自然。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惜物減廢在我手」宣傳活動 18 Feb 2014

甘志峯同學(左)及鄒偉傑同學(右)於早會上向全校師生講述「惜物減廢」的方法
甘志峯同學參與上述活動後的反思:  

在知識和行為方面,我學到了惜物減廢的五大原則(源頭惜物齊減廢、惜食關愛少廚餘、心中簡約綠經濟、物無即棄利環境、手尾乾淨助回收)。而在這五大原則之中,我領會到經濟和環境之中確然存在一定衝突,如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增長實有賴於旅遊相關行業的支撐,而為吸引遊客消費,企業不斷為其産品包裝,使産品愈加美觀,但製造、消費和丟棄的過程卻令堆填區的負擔不斷增加,這使我更了解社會成本和界外影響二字的真諦,發展(旅遊)經濟令整個社會承受堆填區和環境負擔增加的成本,促進了垃圾圍城、擴建堆填區和保護郊野公園的爭議。同類事件仍有很多,可謂數不勝數,而其實除了政府之外,作為市民的我們,也應該減少購買具太多不必要包裝的產品、先衡量狀況再購買和盡量回收可回收的事物(如廢紙、鋁罐和塑膠)
  其次,在態度方面,我認為自己由參加活動至今也已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往我很着重於經濟的數據,以往我認為企業的利潤最大化行為事屬尋常,若企業失去這種心態,經濟如何發展? 如何協助失業人士和綜援人士? 不過現時我卻不這樣分析,參加活動後,我看到許多有關環保的數據,如香港人所產生的廚餘數量,本身就是天文數字,如全世界人以香港人為榜樣,制定生活方式,需耗2.6個地球資源! 如經濟、社會與環境不能平衡發展,達至可持續發展,地球資源恐怕這代就得盡耗! 是以在態度上,我認為自己比以往更能有多角度思考的心態。我回到家後,也有實踐惜物減廢的生活方式,如尚有一面空白的廢紙(機密文件除外)不會直接被丟至垃圾筒之中,反而會先被重用,再在儲存至一定數量後放在屋苑中的回收箱;喝過的樽裝飲品會被帶回家洗淨,並放置於回收箱中;並將每天的沐浴時間盡量控制在5分鐘之內,以減少耗用水資源。我的父母和同學都有共同實踐惜物減廢的生活習慣,如我的父母就放棄以車代步,改乘公共交通工具,以節省能源的消耗;我的同學也開始有環保意識,會將廢紙放到回收箱,以減慢樹木被伐速度。
誠如孟子所言:「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也」,其實實踐惜物減廢的生活方式可謂人人有責,然一人之力委實有時而窮,盼終有日多數香港人能悟到惜物減廢的重要性,平衡經濟、社會與環境的發展,並朝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為下一代着想。

鄒偉傑同學參與上述活動後的反思:    

我從以前只有環保知識,從來沒有實踐過。但參加這次「惜物減廢大行動」後,逐漸變得關心日常生活中,我有什麼可以惜物減廢,例如看到自己用完的廢紙或沒有用的筆記,會主動反轉看看能否留給下次使用; 午膳期間,又會主動要求減少許飯,免得製造更多廚餘。參加活動後,使我明白到要實踐「惜物減廢」毅力與決心是十分重要的、是原動力。結果,我不自覺地建立了一個理念,這就是我雖然只是踏出一小步,但我的足跡會為後來者舖路。除了上述兩點外,還有重用膠袋、減少沐浴時間及關掉在家中不使用的電器(特別是備用電能亦關掉),以做到節約能源。
父母知道我參加這次活動後,極力鼓勵我持之以恆,並且跟我一同留意日常生活中能惜物減廢的細節,例子: 減少晚餐份量以減少廚餘、減少使用冷氣機以風扇取代及積極回應自己屋邨「廢物回收」計劃等。  同學之間亦會互相提醒對方要節約能源,例如班房沒有同學使用時,會實踐學校提倡「四關政策」,即關燈、關風扇、關門、關窗。同學間亦會互相提醒對方要配合學校廢物分類回收計劃,把用完的膠樽及廢紙分別放入回收筒及回收箱內。
我們在學校的早會向全校師生宣傳「惜物減廢在我手」約章,並以學校通告形式向全校家長宣傳「惜物減廢在我手」約章,嘗試開始實踐「惜物減廢」的生活方式。結果本校共獲得約二千一百名學生及其家人簽署約章,支持開始實踐「惜物減廢」的生活方式。而學校亦不時給同學機會在早會向同學介紹一些實踐「惜物減廢」的小貼士。老師亦會協助我們籌備一些活動,把惜物減廢的意念宣揚到全校或附近社區。